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钱罗洪:传承创新“金坛雀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12:00    

原标题:我市首位“中国制茶大师”获得者——(引题)

钱罗洪:传承创新“金坛雀舌”(主题)

常州日报记者 姜小莉

又到春茶采摘时节,3月27日,位于金坛区薛埠镇的金坛雀舌茶艺园内迎来了大批采茶工。

满山遍野的茶树间,500多名采茶工挎着茶篓,指尖在茶树上快速翻飞,娴熟地将一片片嫩芽采入篓中。经过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制成闻名遐迩的“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茶艺园是常州市露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罗洪在薛埠镇设立的第三个茶场,也是他传承创新“金坛雀舌”品牌的“试验田”。

钱罗洪,我市获得“中国制茶大师”称号的第一人。自1999年起,他先后创办了金坛生态良种茶场、露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带领着茅山老区的茶农共同致富。

头采鲜叶鲜香味醇,带着满满春天的味道。在茶叶生产车间,一根根碧绿饱满的茶芽正在摊凉中。钱罗洪捧起茶叶闻了闻:“每隔一小时,茶叶都会散发出不同的香味,现在正是淡淡的兰花香。”作为“金坛雀舌”制茶工艺的传承人,钱罗洪为此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钱罗洪生在薛埠镇,长在茶树间。18岁起,他就跟金坛方麓茶场的父辈们学习制茶,也见证了“金坛雀舌”这一品牌的创立。

“小时候,我在方麓茶场旁的学校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学校都设有茶艺班,教我们从茶树的扦插、繁育、管理,到制茶的所有工艺。”钱罗洪回忆,学制茶的第一关,是先学烧火。“烧火是一门技术,锅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40℃—250℃,火大火小都不行。师傅的手掌就是‘温度计’,火温的掌控全在一双手上。一锅青叶大约1斤2两,必须在3分钟内‘杀透’。”当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工艺。

一说起茶,钱罗洪就滔滔不绝。尤其是“金坛雀舌”,他更是如数家珍。“金坛雀舌”品牌从金坛方麓茶场叫响,研制这款名优茶的大师傅叫李洪庚,钱罗洪就师从于他。

“1982年,李洪庚负责茶场的技术审评与产品开发。在接到研制一款新茶的任务后,为了给茶起名字,他日思夜想,十分苦恼。”钱罗洪说,一天早上,思考了一夜的李师傅正犯困,听到树上的画眉鸟喳喳叫,突然来了灵感。茶芽不正像画眉鸟的舌头吗?“雀舌”的名字由此而来。

为了找到适合做“雀舌”的茶树,以及“雀舌”的炒制工艺,李洪庚带领方麓茶场的科研团队一起努力,经过多次尝试,找到了国家级良种茶“龙井长叶”。同时,按照茶叶炒制的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他们研制成了嫩香、鲜香、花香、高香、栗香5种香型的“金坛雀舌”。

“雀舌”一叫就是几十年。其间,钱罗洪沿着父辈们的足迹,边学习、边传承,边研究、边改进。“我们必须在茶树品种上下功夫,技术上有提升,产品多元化,才能让‘金坛雀舌’在未来的茶产业中有更长远的发展。”钱罗洪说。

2021年起,钱罗洪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引种选育“雀舌”新品种。经过4年多时间的试验,“金雀舌”“银雀舌”两款系列已进入中试阶段。

“在茶艺园的山上,栽种了中黄三号、中白三号等10多个‘雀舌’名优茶的品种,它们的芽形都饱满挺秀,茶水口感更鲜爽,茶叶所含氨基酸是普通绿茶的3倍。”钱罗洪介绍,这些名优茶的采摘时间各有早晚,最早在3月下旬开采,最晚到5月初结束,从而把春茶集中采摘的时间从15天拉长到55天,不仅解决了集中采茶带来的用工和设备紧张问题,还可以持续为市场提供高端“雀舌”。

钱罗洪算了一笔账,延长采茶周期后,一亩茶园的收益可以从8000元增长到12000元,亩均增收50%。按照钱罗洪的想法,2026年,“金雀舌”“银雀舌”系列新品种将在金坛茶农中推广栽种,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