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5:16:00
来源:【中国审判】
点击上方“中国审判”可以订阅哦!
6月12日,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外籍调解员米卡(右三)正在参与涉外纠纷化解工作 摄影 刘庭梅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刘庭梅
在浙江义乌商贸城外国商人流利的汉语砍价声中,在永康五金厂机床迸溅的火星里,在东阳木雕馆凿木留香的纹理间,金华民营经济的活力扑面而来。如何为这样的经济生态提供法治保障?浙江金华两级法院给出了答案。
01
“输氧—重整—出清”激活企业动能
在浙江省金华市企业重组法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金华企业重组中心”),浙江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副会长骆忠红向本刊记者介绍,金华企业重组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重组法治服务,打造企业“自行重组先行、预重整衔接、司法重整支持”全链重组模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中心已为全市217家企业提供了免费的重组咨询,为26家企业研判重整思路,促成16家企业成功重组。
“通过企业重组,我肩头上沉甸甸的债务压力得以缓解。”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义机床公司”)原法定代表人陈广寨颇有感慨。
武义机床公司成立于1958年,曾是浙江省重点机床制造企业、浙江省科技明星企业。2017年以来,该公司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涉执行案件187件,涉标的额共计1.2亿元。
因公司的品牌、资产仍有运营价值,经当地“府院”联合研判,武义县人民法院决定运用执破融合机制,引导债权人提起申请进入破产程序。仅用时67天,重整计划得到各债权人组高比例表决通过——引入投资款4500万元,妥善处理1.2亿元债务,全额兑付167名工人200余万元工资。武义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成功保住当地老牌企业。
为打造分类精准救助体系,2022年,金华法院提出企业拯救“三部曲”:对于危机不大的“小病”企业,采取“输氧”治疗,在执行程序给予信用修复、解封转贷,促成和解,并辅之以动态全面的“玻璃罩”监管;对于危机较重的“大病”企业,采取“手术”治疗,通过“自行重组先行、预重整衔接、司法重整支持”全链重组模式,推动企业康复重生;对于无法救治或者救治无望的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快审快结,让这部分“僵尸企业”尽快退出市场,释放生产要素。
2022年以来,金华法院实施“输氧玻璃罩”措施711次,助力242家企业脱困“重生”,相关机制被写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
“相关机制为企业重组工作作出了有益实践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案件处理从‘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赢’。”浙江工商大学破产重组研究院执行院长苏洁澈如是评价。
02
“专业指导+以外调外”多元解纷
6月12日下午,一场涉外纠纷调解在义乌商贸城四区的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进行。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外籍调解员米卡成功帮助中外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她认为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义乌有很多外国商人,我能够发挥语言优势,帮助他们化解纠纷。”
来自尼泊尔的外籍调解员“王子”(本名拉吉·库玛尔),十分喜欢大家称呼自己为“洋雷锋”:“有人信任我、需要我,这是对我的认可,我也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王子”在义乌生活多年,积极参与涉外调解,已经成功调解100余起纠纷。
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约1.5万名外商常住,经济外向度高。在涉外商事纠纷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纠纷解决模式耗时耗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义乌市人民法院撬动海内外社会资源参与其中,与义乌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调委”)于2015年建立涉外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并于2018年年初设立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将涉外民商事审判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聘用“国际老娘舅”增加调解的信任度和亲和力,积极探索兼具精准性和灵活性的“专业指导+以外调外”多元化涉外纠纷解决机制。
截至2025年3月,义乌法院和外调委共同化解涉外纠纷1000余件,涉及金额1.478亿元。
03
“三张清单”推动执行公开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科技公司”)是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逐渐形成以整车制造为中心的产业链,并聚集5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地金华。
“2025年5月,公司全系交付新车创历史新高,达4.5万辆,同比增长148%,连续三个月稳居全国造车新势力排行榜销售冠军。”零跑科技公司法务负责人武成博介绍。
然而,两年前,这家金华“明星企业”却曾陷入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2023年,零跑科技公司因与杭州某乘用车公司合同纠纷一案,被拖欠超亿元货款。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巨大影响。
案件审理阶段,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助企服务团主动对接,收集可供执行财产线索,将案件引入助企执行“绿色通道”,10天执行到位1.37亿元,并于4天内发放完毕,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经营现金流压力。
“申请执行人最关心三件事:能不能拿到钱、什么时候拿到钱、能拿到多少钱。”金华中院围绕群众需求,构思“三张清单”内容框架。其中,财产查控清单回答的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财产处置清单回答的是“怎么变现”的问题,财产分配清单回答的是“怎么分”的问题。
围绕执行规范化建设,金华法院紧盯财产查控、处置、分配执行三大关键环节,坚持“主动公开、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将执行信息最大化有效披露给群众。2025年6月10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公开“三张清单”应用培训会,标志着“三张清单”执行公开改革正式在浙江全省推广。
金华中院院长叶向阳表示,金华法院将持续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以更精准的服务、更创新的举措,守护企业“诚实经营的勇气”,点亮企业“破茧重生的希望”,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护航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期封面及目录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0期
(关注“中国审判”微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编辑/孙敏
本文来自【中国审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