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01:00
林忆莲、吉克隽逸……接下来的四川,即将迎来一大波明星演唱会,谁的快乐和青春回来了?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两个半小时的倾听与高歌,是偶像与粉丝的双向奔赴,情绪价值拉满。
4月,四川发文提振消费,包括4方面21条措施,其中文旅消费相关激励政策被重点着墨,引进大型演唱会最高可获500万元激励,引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最高可获600万元激励。
真金白银吸引更多高质量演艺项目、赛事活动等落地,堪称“情绪基建”,让演唱会的“两小时经济”延展出更多可能性。
演唱会是千万人跨越山海的奔赴,四川无疑是全国市场的宠儿。爱热闹,热情与包容的城市氛围,让每一场演唱会都“炸”得热血沸腾。
坐拥中西部地区营业性演出最大票仓,2024年四川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引进大型演出218场,观众276万人次。演唱会的热情,给文旅市场也添了一把火,近20亿元的票房收入,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
大家因音乐而相聚,却不以演出而结束。热情的氛围吸引着外地游客“跨城观演”,今年清明节期间举行的2025成都热浪飞行银河左岸音乐节,累计吸引观众超6万人次,其中外地观众占比87%,带动消费1.2亿元。
一张门票可以打开音乐的大门,同样撬动着城市的综合消费。当天南海北的游客因音乐而相聚时,如何留住演唱会的流量,还需做好消费场景布局。
四川的“情绪基建”,是依托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演艺+文旅”“演艺+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
去年,成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演艺与旅游联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热门景区。
演唱会的流量红利转换成长效消费业态,好玩才是硬道理。今年清明假期,成都、眉山、雅安创新跨城推出“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主题活动,围绕国家大剧院在川演出“观剧惠游”,带动三苏祠、瓦屋山等景区热度提升;达州市巴山大峡谷景区首次推出“祈福巴山 万物共生”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绵阳市推出文旅消费券—演出演艺券;雅安市推出“跟着演艺去旅行”系列优惠套餐,多地共同发力掀起假期“演艺+文旅”消费新热潮。
话剧《苏堤春晓》剧照 图据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
文旅消费总量持续创新高,在消费产业中占据“C位”,演艺经济是新的增长点。四川提出,力争到2027年演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当歌迷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时,文旅促消费活动也已经安排上了。延长景区、商圈营业时间,成都夜游锦江船票卖得火热。年轻人在船上打卡光影秀,下船直奔九眼桥酒吧街“国潮电音派对”,凌晨再去建设路夜市嗦一碗脑花面。
在成都东郊记忆,全国首家“沉浸式剧本杀综合体”把民国谍战、仙侠修仙等剧情搬进实景街区。玩家换上汉服秒入戏,一边解谜一边打卡火锅店、茶馆等真实商铺,人均消费300+却场场爆满!
曾几何时,消费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今天的年轻人,把它改写成了有钱花在快乐上。追求情绪价值的消费观念,正在重塑产业图景,正如爱买谷子(音译goods,指二次元商品)的“Z世代”,不知不觉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崛起。
从“演唱会经济”到“谷子经济”,四川暗戳戳搞的“情绪基建”,出得了圈,也留得住人。依托“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文旅消费活动品牌,围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等,四川还在发力创新模式、丰富供给。毕竟,在不断更迭的消费市场,“以人为本”的需求洞察,才是破局的本领。
【本期话题】
演唱会、话剧、赛事……你对哪类活动更感兴趣?为什么?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