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3:2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彭湘粤)今日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室内,听力师尹江龙为5岁的邵阳双胞胎姐妹小文萱、小文馨进行人工耳蜗开机调试。当调试仪接触到耳后体外机的瞬间,这对耳聋患儿露出了笑容——这是自出生起,她们首次感受到有声世界。
小文萱和小文馨家住邵阳县五丰铺镇,出生时听力筛查显示,双耳听力异常,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被诊断为先天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据了解,孩子的妈妈、外婆均为聋哑人。医师建议其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一直未能给孩子进行手术。直到今年3月,爸爸给姐妹俩申请了省残联提供的免费人工耳蜗产品。3月20日,两个孩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今日起,两个孩子正式开启了有声生活。
人工耳蜗(或仿生耳)是一种帮助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恢复或获得听力的电子装置,该装置能把外界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绕过受损的毛细胞(感音性聋患者内耳受损部位)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将声音信息传递到大脑听中枢,使耳聋患者听到声音。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黄敏介绍,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部分可通过戴助听器获得听力补偿。但对于助听器效果不佳或极重度聋儿来说,必须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对于先天性耳聋者,越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越好。”黄敏说,这是因为听觉发育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出生后1至2岁左右发育成熟。对于低龄耳聋患儿来说,由于听觉系统不能接受正常的听觉信息,听觉皮层将不能形成正常的听觉-言语联系,导致听觉皮层退化,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不易通过以后的学习再重新发育。更重要的是,对语前聋的儿童来讲,3岁以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工耳蜗植入的目的不仅仅是使患者重新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使患者能听懂和理解声音,学会或恢复语言交流,因此必须重视术后听力语言康复。
目前,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需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即便是初筛通过了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当时的检查结果而放松了警惕,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他对声音的反应,定期检查听力情况。
例如,宝宝3月大时,听到声音以后,应能将头转向声源;6至7个月,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可以头向后转向声源,能发“爸爸”“妈妈”等复音,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0至12个月,宝宝的声音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能够随着音乐摆手,并能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听到大人的指令后能够指出自己的五官,如眼睛、耳朵、嘴等,如果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行为反应有滞后现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排除异常。
相关链接:
如何做好优生优育?
1.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有耳聋家族史的夫妇建议进行耳聋基因检测,评估遗传风险。
2.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会增加隐性遗传病(包括耳聋)的风险。
3.孕期避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等。
4.孕期避免接触宠物粪便、生肉,注意卫生,定期产检。
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奎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