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引进演唱会最高获500万元 文旅消费何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封面解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1:04:00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4月1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从加快消费恢复提振、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个方面制定21条政策措施。

其中,文旅消费相关激励政策被重点着墨,引进大型演唱会最高可获500万元激励,引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最高可获600万元激励,这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四川为何将文旅演艺产业置于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位置?这些激励政策将如何撬动区域经济增长?4月10日,封面新闻相关业内人士予以解读。

2025年,一波演艺活动即将举行 图据文旅成都

精准施策

真金白银激活演艺市场

政策明确,对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川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售票总人数、售票收入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500万元激励。

引进高品质剧场演出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观演观众人次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90万元激励;引进全国性演艺赛事交易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参展企业和签约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激励;引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赛事级别,给予最高600万元激励。

与此同时,政策还对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给予激励。对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川举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的承办方,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补。

“近年来,文旅消费总量持续创新高,表明文旅消费在消费产业占据了龙头地位,未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振之表示,在此背景下,《政策措施》出台后通过财政激励,能适当降低企业成本,有望吸引更多演艺项目、赛事活动等文旅项目落地。

“这次出台的政策补贴力度很大,对演艺企业和文旅活动的承办方激励也很大,让企业更有动力去引进项目。”杨振之告诉记者,数百万的补贴为演艺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助力企业在引进高质量的演艺及赛事活动。同时,建议政策更多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倾斜,减轻企业实际负担。

文旅联动

从“两小时经济”延伸至长效消费业态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四川迎来了一波文旅热潮。2025年清明假期,四川纳入统计的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74.5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6%、11.32%。

成都、眉山、雅安创新跨城推出“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围绕国家大剧院在川演出“观剧惠游”,带动三苏祠、瓦屋山等景区热度提升;达州市巴山大峡谷景区首次推出“祈福巴山万物共生”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绵阳市推出文旅消费券—演艺演出券;雅安市推出“跟着演艺去旅行”系列优惠套餐,多地共同发力推动假期“演艺+文旅”消费新热潮。

跟着《苏堤春晓》游四川 图据文旅成都

在4月4日至5日举行的2025成都热浪飞行银河左岸音乐节,据测算累计吸引观众超6万人次,其中外地观众占比87%,带动消费1.2亿元。这一数据印证了演艺活动对拉动消费的强大动力。

热浪飞行银河左岸音乐节 图据文旅成都

一张门票可撬动交通出行、住宿餐饮、商超购物、景区旅游等综合消费,在此背景下,四川多地提出“跟着演出去旅行”激励举措,希望将演唱会“两小时经济”延展为长效消费业态。

杨振之表示,演艺活动对于城市的拉动效应除了活动本身,更在于如何留住观众进行更多消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何让游客看完演出后能留下来消费,这个是最关键的。”杨振之谈到,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要做好演出场地周边的消费场景布局。

杨振之建议,政府不仅要推出各类丰富的配套消费场景,还可以做好相应旅游游玩攻略,“告诉游客到哪儿玩,怎么玩,提前准备好整体方案,才能将演出经济进一步扩大。”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在去年年末出台的《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就提出,支持演艺与旅游联动,在未来,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热门景区。

战略引领

打造文旅消费新高地

记者从四川省文旅厅了解到,2024年四川演艺市场持续火爆,全省全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9亿元,其中引进大型演出218场,观众276万人次,票房收入超19亿元,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演艺经济已成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四川文旅资源丰富, 又坐拥中西部地区营业性演出最大票仓,政策创新是推动四川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除了21条政策措施外,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10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明确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演艺产业、影视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能级提升。

其中,四川省演艺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演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梳理出全省18家演艺产业重点企业作为链主链属企业,将建立“链长+链主”双驱动机制,打造“川演联合体”。

四川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文旅将充分考虑对应产业细分领域的特征,发挥其带动性作用,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尤其是与农业、商业、体育、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培育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有从事演艺事业的内部人士认为,在政策激励下,四川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一流演艺资源、体育赛事落地,打造更多“爆款”文旅活动。同时,本土演艺创作力量也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逐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演艺产业集群。

更多文旅促消费活动已经在路上,四川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四川聚焦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依托“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文旅消费活动品牌,将在全年持续举办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围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等不断创新模式、丰富供给。

杨振之建议,除了对景区、演艺和赛事活动的补贴外,政府后期还可以加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激励措施,“类似于旅游消费券的做法,可以让消费者直接获利,更能激发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