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9:06: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知名芯片公司寒武纪(688256.SH)定增计划迎来变动。
近日,寒武纪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定增方案,根据最新披露内容,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上限,已由原先的49.8亿元调减至39.85亿元,调整后募资规模缩减9.95亿元,募资规模骤降两成。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大模型芯片平台项目、大模型软件平台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司表示,上述项目实施有利于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底层支撑。
作为“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早在2020年便登陆科创板,首日市值便突破千亿。从业绩来看,此前寒武纪经历长期亏损。公司解释称,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特性导致高投入和长周期。
2025年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实现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目前,公司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募资投向大模型芯片项目
近日,寒武纪披露了一项关于其2025年度A股股票定向发行的计划调整。根据公告内容,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2091.75万股的新股,目标募集总金额不超过39.85亿元。
寒武纪最初宣布定增时,计划募资49.8亿元,其中,29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6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4.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比来看,调整后,寒武纪募资规模缩减了9.95亿元,募资规模骤降19.98%。据悉,公司此次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20.54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4.52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4.7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寒武纪表示,通过实施本次募集39.85亿元资金投资项目,能够增强公司智能芯片对大模型新技术趋势和新应用拓展的灵活适应能力,将有效提升面向大模型算法开发和应用部署的高效支撑与服务能力,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行业来看,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智能计算需求继续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算力的服务器市场规模约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
业内表示,对于寒武纪而言,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有利于在智能芯片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公司也希望借此使得AI芯片技术得到提升。
单季营收暴增42倍
资料显示,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企业。2020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发上市。此后,公司持续发力,在云端、边缘端和终端市场全面布局,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从财务数据来看,寒武纪的营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
而在盈利方面,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也迎来了盈利拐点,实现营收9.89亿元,同比增长75.51%,实现净利润2.72亿元。这也是寒武纪历史上单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使得寒武纪2024年全年净亏损收窄至4.52亿元。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单季净利润为3.5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再次创下新高。对比2024年全年亏损4.52亿元来看,寒武纪仅2025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就抵消了2024年一年亏损的近八成。
寒武纪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不断优化。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寒武纪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寒武纪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68亿元、11.36亿元、15.23亿元、11.18亿元、12.16亿元(含股份支付费用),均超过当年营收,五个年度的研发投入合计达57.61亿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8.33%,约占总营收的24.57%。目前,寒武纪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产品销售等方面均建立了成熟团队。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员工中有76.66%为研发人员,79.44%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智能芯片及相关领域开展了体系化的知识产权布局,为研发的核心技术保驾护航。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已获授权专利1556项,其中发明专利1482项。同时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6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