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呼和浩特一女子吃完饭,立马不对了!多人半夜急诊竟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3:30:00    

近日

呼市李女士

吃完外购熟肉香肠、冰镇饮料

和冰箱里放了好几天的西瓜后

半夜突然腹痛、腹泻、呕吐

拉稀水样便

吐到后来只剩黄色苦水

赴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确诊为急性胃肠炎


随着夏至的到来,冰镇西瓜、小龙虾、冰啤酒、凉拌菜成了夏日餐桌的“标配”,夜市摊、烧烤档的烟火气也愈发浓烈。夏季正是胃肠炎的高发期,一场酣畅淋漓的“胡吃海喝”后,可能换来的是腹痛、腹泻、呕吐的“肠胃抗议”。


据统计,夏季因饮食不当引发的胃肠炎就诊率较其他季节高出30%以上,这些潜藏在美食里的健康隐患,正在悄悄盯上你的肠胃。那么,为什么夏天肠胃更脆弱?夏季如何护肠?为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常志恒。


为什么夏天的肠胃更脆弱?


细菌繁殖“加速度”,食物变质悄无声息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堪称细菌滋生的“温床”。无论是常温放置的剩菜剩饭、切开后未及时冷藏的水果,还是路边摊未经彻底清洗的凉拌菜,都可能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盯上”。当这些细菌随着食物进入肠道,轻则引发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贪凉嗜冷无节制,肠胃功能“打折扣”


冰镇饮料、冰糕、冰啤酒轮番上阵,一时爽快却让肠胃“苦不堪言”。低温食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弱胃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还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加上很多人喜欢搭配辛辣烧烤、油炸食品,冷热交替的刺激更容易诱发胃肠炎。


饮食规律被打破,肠道菌群“闹脾气”


夏季夜生活丰富,熬夜吃夜宵、暴饮暴食成了常态。肠道菌群本有自身的“生物钟”,不规律的饮食会打乱菌群平衡,让有害菌趁虚而入,引发腹泻、腹胀等不适。



胃肠炎发作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腹痛腹泻:多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伴随频繁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严重时可能带血或黏液;


恶心呕吐: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发热乏力: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会伴随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脱水预警: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等,需立即就医,避免脱水危及生命。



夏季护肠“黄金法则”要收好


饮食卫生是“第一关”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刀具、砧板、餐具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要彻底加热:剩菜剩饭需彻底加热至沸腾,海鲜、肉类等务必煮熟煮透,避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水果现切现吃:切开的西瓜、哈密瓜等水果超过2小时需冷藏,取出后建议切掉表层再食用,避免细菌滋生。


拒绝“贪凉陷阱”,管住嘴更要护好胃

冷饮限量:尽量不要喝大量的冰镇饮料,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建议放置10-15分钟再食用;

少碰“重口味”:辛辣、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搭配蔬菜、杂粮等清淡食物,均衡饮食;

夜宵别“超标”: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以免胃肠“加班”导致消化不良。


在外就餐“避雷指南”

选择正规餐馆:避免路边无证摊点,查看商家卫生许可证,优先选择“明厨亮灶”的餐厅;

凉菜慎点:夏季凉菜易被细菌污染,尽量新鲜菜品,或自带消毒湿巾擦拭餐具;

多喝水少饮酒: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夏季更易引发胃肠不适。


居家预防“小细节”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定期清洁冰箱:冰箱并非“保险箱”,需每周清理一次,生肉、蔬菜、熟食分层存放,避免串味污染;

补充益生菌:适当食用酸奶、发酵蔬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万一“中招”,别慌!科学应对是关键


若不慎出现胃肠炎症状,可先采取以下措施:

少量多次补水: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用含糖饮料,可能加重腹泻);

暂时“轻断食”:呕吐腹泻严重时,可禁食4-6小时,之后逐渐进食小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谨慎用药:勿自行服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出现高热、血便、脱水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夏季的快乐,不该以肠胃健康为代价

从一顿规律的餐食

一份干净的凉菜

一杯温度适宜的饮品开始

守护肠胃健康

才能尽情享受夏日的“食”光美好


记住

健康饮食不是束缚

而是让你在每个平凡的日常里

都能安心拥抱生活的烟火气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梁婧姝)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