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2:40:00
在云南省新农人总部基地,傈僳族企业家孙立刚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基地负责人,也是昆明市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委员。五年来,他始终聚焦少数民族青年创业者的急难愁盼问题,用一个个务实提案,搭建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连心桥”连心桥。
云南省新农人总部基地内,昆明首创的“城市民族会客厅”是孙立刚的履职主阵地。少数民族创业者们在这里开展讨论会、交流会,通过创业青年互助,学习创新创业模式。正式孙立刚牵头建立了这一平台,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交流、交往和交融的机会。
“入驻企业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都会来跟我们交流反馈,我通过政协委员的履职渠道,与辖区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反馈民意,也在这当中看到了切实的工作成效。最关键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与这些少数民族企业一起,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相互共生共荣。”为此,孙立刚在青年创业者们实际创业的每个阶段都亲力亲为,利用自己的委员身份,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提案,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他提出的《关于培养少数民族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力量的建议》与《关于昆明市“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分别得到了昆明市乡村振兴局与昆明市商务局的积极采纳。自云南省新农人总部基地正式启用以来,孙立刚多方奔走促成多次协商会,积极推动了昆明市五华区绿色产业园区的招商工作,为园区20余家企业解决了各类困难。
去年,孙立刚又走访了昆明周边和省内130多个村庄,研究和调查了多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在创建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最终带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的建议上了昆明市两会,针对乡村示范村青年血液吸纳及未来可持续性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提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政策支持;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等建议。
从2021年当选昆明市政协委员至今,孙立刚的感受从荣誉转变为责任,秉持着谏真言、出实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准则,更坚持带头去践行政协委员的职责。
“随着履职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开始明白为民尽责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为基层尤其少数民族创业青年着想,做好社情民意反馈。”他认为,政协委员的工作就应当融入辖区街道和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当中,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和创业青年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参政议政、协商议事的过程中建言献策,为民发声,解决民生关切问题,这是我们时刻关心和关注的。”
今年,孙立刚特别关注少数民族青年返乡创业的问题,并着手打造具体平台项目作为践行实践载体。在他的推动下,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村播小院”项目已培育出40多名少数民族主播。其中,彝族姑娘小杨通过直播卖扎染产品,月收入过万,还带动其他5位村民实现就业。目前全市6个“村播小院”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1034万元。“民族地区的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是人才。”孙立刚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聚焦“新农人”培育,计划在昆明周边民族村寨新建10个“村播小院”,为少数民族青年搭建更多创业舞台。
昆明市政协融媒体中心
掌上春城记者:刘东辉、浦潇
责编:苏昊
编审:许浒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