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县区第二水源建设工作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19:13:00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关于加快推进县区第二水源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县区第二水源建设的工作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区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大部分县区面临水源类型单一、储水规模不足等问题。为加快第二水源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全面提升区域供水保障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常规水源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能力,多措并举构建县区第二水源体系,切实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打破县城供水“单一来源”局面,满足各县区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进一步提高城镇生产生活供水保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水支撑水保障。到2027年,12个县区全部建成规模适宜、水源可靠、水质达标、布局合理的第二水源体系,县区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遭遇特大干旱或突发水安全事件时,居民基本生活和必须的生产、生态用水能够得到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上下游、干支流、流域与区域、常规与应急、新建与挖潜的关系,结合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建水源等相关规划,科学谋划县区第二水源格局,协同推进常规水源和第二水源建设。

(二)因地制宜、一县一策。根据县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现有供水水源特点,合理选择和确定第二水源工程建设类型、规模和标准。

(三)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完成保障县区居民生活用水的建设任务,聚焦县区应急供水薄弱环节,根据重要程度、财力条件和前期工作情况等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四)安全可靠、保障有力。加强县区现有水源的涵养和保护,县区第二水源在水量、水质等方面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建立良性的运行管理维护机制,确保遭遇特大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发挥作用。

三、工作任务及时间要求

第二水源建设分四个阶段实施,各县区要压实责任,安排专人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第一阶段:方案编制阶段

各县区要认真梳理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现状水源布局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用水需求,提出第二水源工程方案,包括水源条件、水质安全、工程实施保障措施以及建设管理运营分析等。完成第二水源方案编制工作后,报市水利局审查。

(二)第二阶段:前期工作阶段

各县区第二水源方案通过审查后,要全力推动工程前期工作。要落实工程前期经费,选择高水平编制单位完成工程可研报告,完成工程规划选址和土地预审等前置要件办理,报审批部门批复立项。立项后县区政府要组建项目法人,完成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和报批工作。以上工作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

(三)第三阶段:工程建设阶段

从2026年起,各县区要全力落实工程建设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选择高水平、专业化的参建单位,在项目法人的组织协调下,完成好工程全部建设内容。以上工作于2027年底前完成。

(四)第四阶段:运行达效阶段

工程建设完成后,各县区要明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每年组织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好工程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县区第二水源建设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各县区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工协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县区第二水源的建设实施。对于跨流域、跨县区调水工程建设,应事先征求市水利局意见。

(二)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各县区要把第二水源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金融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第二水源建设资金需求。

(三)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各县区应统筹考虑常规水源与第二水源的运行管理机制,合理确定第二水源管理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落实工程运行维护费用,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建立健全第二水源管理和调度数字平台,提升水源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来源:长治市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