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青春脚步作笔,萍乡大地为卷!赣湘学子多维度探寻发展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0:37:00    

【来源:萍乡日报】

盛夏的萍乡,阳光灼热,蝉鸣声声。在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来自萍乡实验高级中学与湖南长沙长郡中学的15名学生,身穿校服穿梭于人群之间,手持调查问卷,脸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阿姨您好,我们是‘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能耽误您几分钟吗?”萍乡实验高级中学学生付捷又一次礼貌地开口询问。被婉拒、被忽视的情形遇到不少,但他们不气馁,不断调整策略,在树荫下、店铺旁与市民耐心沟通。一张张调查问卷承载的是学生们对“中国辣都”文化密码的求索热忱。

7月7日至11日,萍乡实验高级中学与长郡中学近150名学生在我市联合开展了“走进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个课题组深入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上栗县赤山镇丰泉村、萍乡武功山景区等地,以脚步丈量,用心灵倾听,多维度探寻萍乡发展密码。

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合影

“辣”出特色舌尖上的城市名片如何更闪亮?

第二课题组聚焦“中国辣都”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联动效应。在辣都伴手礼、汤米辣等特色店铺里,色泽鲜亮的辣酱、风味独特的霉豆腐、香辣诱人的辣片令人目不暇接。他们围着店铺负责人,问题如连珠炮:“萍乡辣味的灵魂是什么?”“这些产品背后有哪些独特工艺和文化故事?”

了解辣味美食

发放问卷、随机访谈是此次实践活动的必修课。长郡中学学生朱鑫儒在品尝地道萍乡菜后说:“萍乡的辣是鲜辣,长沙的辣是香辣,连炒青菜都放辣椒,真是一道独特的美味!”这份对味觉差异的敏锐捕捉,正是学生们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入理解。从产品溯源到消费体验,从文化认同到产业展望,学生们试图为“中国辣都”这张火辣的城市名片如何擦得更亮、走得更远寻找答案。

“傩”的忧思古老面具下的传承之困如何突围?

第三课题组带着对傩文化的关切,走进上栗县赤山镇丰泉村。傩文化馆内,形态各异、色彩浓烈的傩面具无声诉说着千年的神秘。学生们围坐在村民邓秋和身边,眼神里满是好奇:“这些面具代表什么神灵?”“傩舞的动作有什么特别含义?”

探寻傩文化

在走访傩舞传承家庭后,萍乡实验高级中学学生陈昊涵的心情变得凝重:“青年传承者屈指可数,传承链条随时可能断裂。”当古老艺术遭遇现代断层,傩面具背后藏着如何守护好文化根脉的忧思。

“花”开新枝传统产业在科技浪潮中如何焕新?

第四课题组来到“花炮故里”上栗,聚焦烟花产业变迁及其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从缅怀花炮祖师李畋的历史,到走进上栗县东森烟花贸易有限公司,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扑面而来。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智能机器人精准操作,长郡中学学生蔡雨泽深受震撼:“从原料到成品包装,智能化生产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还筑起了牢固的安全屏障。上栗烟花能持续绽放,正是对传统匠心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坚守。”

机器轰鸣声中,产业转型的温度被赣湘学子深深感知。看着自动化生产线旁员工们满足的笑容,工厂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厂里有不少 ‘4050’员工,‘家门口’就业让他们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智慧碰撞实地调研结出十颗“金果子”

与此同时,其他课题组的身影也活跃在我市城乡各处:他们叩开农户家门,记录乡村居住变迁的图谱;走进甘源食品等企业,剖析龙头企业如何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前往萍乡武功山景区,探索“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企业车间、农家院落、景区步道,都成了汲取知识的课堂。

课题组成员在整理汇报材料

汇报现场

几日来的密集调研、激烈讨论、反复打磨,最终凝结成10个沉甸甸的课题成果。7月11日上午,汇报现场气氛热烈。当学生代表们自信地走上讲台,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台下掌声雷动。长郡中学学生张维道出大家的心声:“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们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更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萍乡大地发展的脉搏,增强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

◆来源:《萍乡日报·赣西都市》7月13日 1版

◆作者:全媒体记者 刘洁/文 任乾良/摄

◆责编:刘洁

◆审校:刘婧

◆核发:陈薇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