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厕所革命”容不得形式主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5:39:00    

【来源:《工人日报》】

据7月20日央视财经报道,山西某地群众举报称,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据村民讲述,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

“建而不用”的公厕,让民生工程沦为“面子工程”,背离了“厕所革命”的初衷。“厕所革命”本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强调,要确保公厕“用得上、长受益”。然而,现实中部分农村的新公厕却陷入尴尬境地:外观精致、设施齐全,却因日常管理缺位、维护成本过高、村民使用不便等原因,成为“铁将军把门”的“展品”,这种反差令人痛心。

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地方将“厕所革命”异化为政绩工程。其一,重建设、轻管理,盲目追求公厕数量和外观“达标”,却未落实后续的维护责任,甚至为了省事将公厕一锁了之。其二,脱离实际,忽视村民需求。例如,在缺水地区推广水冲厕所,却未配套供水设施,导致厕所建成即“瘫痪”。其三,形式主义作祟,将公厕当成“迎检工具”,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而非真正服务民生。惠农政策在执行中变味、走样,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要让“厕所革命”不打折扣,首先要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从选址规划到施工验收,再到日常维护,每个环节都要纳入监督体系,对偷工减料、虚假验收等行为严肃追责。同时,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气候条件和村民习惯,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如旱厕与节水型水厕结合,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此外,更要调动村民力量,共同维护公厕的清洁,并对公厕的运行进行监督。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虽关乎方寸之地,却折射治理理念与执政温度。唯有摒弃形式主义,将农民需求置于首位,以务实举措破解建设、管理、使用中的难题,才能真正让农村公厕从追求“面子”走向注重“里子”。期待各地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农村改厕”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而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 (汪昌莲)

[责任编辑:刘晓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