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7:08:00
来源:环球时报
4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于文 甄翔】4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这次会见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法新社等多家媒体称,习近平在会见中强调,“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双方经济总量超过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共生关系。中欧应该履行国际责任,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际贸易环境,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不仅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桑切斯在会见中表示,欧方坚持开放自由贸易,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加征关税。此外,中方11日还宣布,习近平主席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对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
这是桑切斯作为西班牙首相三年来第三次访华。美联社称,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的领导者。法新社说,此次访问正值美国政府发动关税战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之际,虽然美方暂停对欧方加征的“对等关税”,但其他关税已经生效,欧盟正在重新考虑其全球贸易关系。
习近平在会见桑切斯时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各国唯有团结协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中西关系良好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就越凸显。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视欧盟为多极世界重要一极,是明确支持欧盟团结发展壮大的主要大国。当前形势下,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欧应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开放合作。中方愿同欧方共同庆祝建交50年,推动中欧关系继往开来,向战略稳定和相互成就的方向发展,更好造福中欧人民和国际社会。
欧洲理事会发言人11日表示,欧盟领导人和中国领导人将于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峰会,目前正在与中方协调确定会议日期。中欧峰会也称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2023年12月,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这将是欧洲领导人今年一系列访华行程的一部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正在访华,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计划今年下半年到访中国。香港《南华早报》分析称,中欧峰会连续第二次在中国举行,欧盟领导人将访问中国,表明欧盟在与美国的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之际,努力重启与北京的接触。
中国领导人11日关于关税战的表述备受关注。习近平强调,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桑切斯在会见中表示,中国是欧盟重要合作伙伴,西班牙始终支持欧中关系稳定发展。欧方坚持开放自由贸易,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加征关税。贸易战不会有赢家。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西班牙和欧盟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贫困等挑战,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彭博社称,桑切斯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见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一再呼吁欧盟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他说,“西班牙和中国建立积极的关系非常必要”,“西班牙和欧盟捍卫相同的原则、相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利益”。路透社称,尽管欧盟和中国之间也存在贸易纠纷,特别是欧盟去年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但桑切斯说“我们不能让贸易紧张阻碍中国和西班牙以及中国和欧盟加强关系”。
中欧关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也传出新消息。德国《商报》10日称,欧盟和中国已开始就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承诺进行谈判,这可能取代欧盟目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报道称,美国政府采取的关税措施无意中加强了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华盛顿咄咄逼人的态度也促使欧盟和中国正在加强贸易对话。欧盟发言人10日证实,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近日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同意探讨为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设定最低价格。
继续反制!中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11日下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公告称,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对原产于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公告指出,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同日表示,美方肆意加征单边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重冲击和剧烈动荡,美方对此应负全部责任。
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在中方和其他方的压力下,美方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这只是象征性的一小步,并未改变美方通过贸易讹诈谋取私利的本质。中方敦促美方在取消所谓“对等关税”上迈出一大步,彻底纠正错误做法。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只会更加暴露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胁迫的伎俩,并沦为笑话。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但是,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暂停对数十个国家的“对等关税”,同时提高对中国的关税,由此制造了一场高风险的对峙。“他希望在持续数周的全球动荡后,自己可以迫使中国政府达成一项能保住(美方)面子的协议,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中方准备屈服。”
外媒:美国“孤立中国”难奏效
在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动引发焦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日分析称,通常情况下,当投资者在危机时期抛售股票时,他们会涌入被视为“避风港资产”的美国国债。但这一次,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对美国国债的抛售如此令人不安,以至于吓坏了白宫。”报道称,股市暴跌并没有让特朗普改变他的政策,可美债市场的动荡让他“眨眼”并推迟了许多关税。“但危险似乎尚未结束。”彭博社称,美国国债现在“像风险资产一样被交易”。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发表评论文章说,特朗普在债券市场压力下暂缓实施高关税,但又区分对待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观感上试图形成中国被孤立的局面。但受访学者都认为,美国难以对中国形成“实质孤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认为,美国只是向中国以外国家暂缓实施高关税,美国与这些国家的谈判会耗时多久、结果如何,至今仍是未知,所以这些国家不会明确选边站,美国也就无法对中国形成实质孤立。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黎良福和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郝福满对《联合早报》表示,特朗普可能一夜之间就反转决定,让中国以外的国家再次陷入与中国类似的处境。美方不按规则办事,已自损美国信誉,各国商人会更谨慎和美国做生意,同时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